教学工作

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专业设置 >> 正文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简介

发布日期:2025-07-01    作者: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来源: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点击:


、环境工程专业简介(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作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十三五”浙江省一流学科、省新兴特色专业、省重点专业,校友会2022年中国大学5星专业(应用型),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培养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兼具文理工科特色,包容性强,有利于不同背景的同学发挥其特长。目前专业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建设,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齐全的实验场所和丰富的工程实训基地,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和工程技术基础、较强的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分析、计算和设计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

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环保工程公司、环境监测公司、各企事业单位、科研咨询单位等行业从事有关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环保设备和绿色产品开发;环境监测评价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尤其在国家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背景下,学生的就业、创业必将有广阔前景。

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毕业3~5年内能成为所从事行业独当一面的高级人才。近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省甲及以上科技竞赛获奖百余项,多名学生考上了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或出国深造,一批优秀学生进入监测站、环科院、环保相关的上市公司。

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90%,核心师资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环境学科双一流高校,拥有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位,省双创人才1位。

【教研平台】建有环境工程与过程监测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省新污染物全过程监测与绿色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水处理工艺模拟平台等教学科研平台,并与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和浙江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等共建实践培养基地强调实践教学和基于“校企联盟”、“行业学院”的合作办学,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大学四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简介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的一个新兴朝阳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兼具生态学理论、工程技术能力和环境管理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助力绿色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旨在培养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城镇生态规划和管理、生态工程设计、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既具有宏观运作能力,又可以在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教育部门从事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浙江省政府部门、环保机构、环保施工单位、观光农业、旅游服务业、科研咨询单位

【人才培养】设置“智能检测”和“生态修复”特色模块化培养体系,实施“一生一策”个性化培养方案,支持学生在大二即进入匹配的科研项目组或企业实践。推行“基础理论+方向模块化实训”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多家环保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有多个聚焦智能检测、生态修复等领域的联合实践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紧贴前沿方向、丰富的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

【师资队伍】拥有一支由高水平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万人计划、省151第一层次“德国洪堡学者等。专业专任教师18博士学历者比例为100%)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教研平台】建有“浙江省新污染物全过程监测与绿色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十四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与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工程与过程监测实验教学中心”等多个国内领先教研平台,在新污染物监测与评估、环境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简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该专业基于食品科学、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食品安全及食品质量管理等学科复合交叉,旨在培养掌握食品科学、生物学、食品毒理学、营养卫生学、食品质量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分析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在食品企业、政府管理部门、食品质量监督、卫生防疫、标准计量、环境保护、市场监管、海关、超市等部门及食品研究所或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及体系认证、食品企业的产品策划和设计、研究、开发和教学等工作。

人才培养本专业立足江浙沿海,面向国家重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熟控制、善管理、懂工程、会检验”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校、企、监、检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及人才质量反馈机制。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理念与知识技能、较强的检测能力和专业水平、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97%,考研、深造率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9.5%,高级职称占62.5%(教授5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151层次人才2人。师资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教研平台本专业依托浙江省环境工程与过程监测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食品安全与生产过程控制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健康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仪器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学院以就业和能力培养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的3+1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聚光科技、可口可乐、多谱检测、美丽健乳业、纳德科器等50余家省内优秀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基地。



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专业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上,开展食品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产品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研究。该专业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科学与工业工程的重要桥梁,旨在培养具有食品化学与营养学、食品生产与研发、食品工程与食品高新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专业通过特色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掌握食品生产、产品研发及质量管理技能;通过实验技能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提升学生实践就业竞争力的水平;通过多彩多样的科技竞赛,引领学生提升专业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就业前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拥有广泛的就业机会,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及相关企业的食品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过程控制及食品质量管理和检验、企业产品策划、质量管理及体系认证、食品第三方认证、营养指导、食品市场营销、海关、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机构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人才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产学研结合、国际化教育、实验实践教学、“1+1”双导师制培养等特色。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受到食品企业的广泛欢迎,就业前景广阔。每年均有学生考研到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深造,读研率位居学校前列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9.5%,高级职称占62.5%(教授5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151层次人才2人。

【教研平台】拥有浙江省大型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分析检测技术培训基地、食品营养与健康实验室、食品安全生产过程分析与控制、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校级重点实验室,及食品生产与研发中试车间等专业实验场所


  

五、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应用化学是中国五星级专业校友会2022)、重点专业,近3年来每年本科质量评价排名位于全校前2名,其中2024年排名第一。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系统接受分析测试、化学品绿色合成及高效分离基本训练,能在医药、化妆品、环保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合成、分析测试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化学化工专业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实验技能相关基本知识,充分掌握大型仪器测试技术。

就业前景毕业后在医药、化妆品、环保、化工、商检、质量监督、食品、卫生、电力等各行各业中从事产品质量控制、绿色化学品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污染监控和生产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人才培养该专业含绿色制药和分析测试个培养方向,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每年有几十名同学考研到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深造(爱丁堡大学、悉尼大学等),读研率位居学校前列(研究生录取率近30%),就业率95%以上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5%,高级职称占57%,包括“省高校优秀教师”、“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校心目中的好老师”、“校教坛新秀”等本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教研平台本专业依托“十四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与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省新污染物全过程监测与绿色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国内领先教学科研平台,在绿色医药、分析检测、新型材料等方向具有较大的优势。在省内外专业相关的重点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共计30家,成立了“聚光班”、“纳德班”、“泰华医药班”、“传化班”等,为毕业生提供了一批就业、顶岗实习岗位,学生“3+1”工程实践受益达70%以上。




六、生物工程专业简介

生物工程专业紧密依托浙江省生物工程与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杭州生物新药港及环杭州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立足长三角生物经济产业群,致力于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设置生物制药工程与工业微生物工程两大方向,构建生物+工程+管理的交叉学科体系,通过化学、生物学、工程学三大基础模块的深度融合,同步融入现代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和法律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在新药开发、生物制造、过程优化等领域的核心技能。

就业前景毕业生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食品健康、环境治理等领域具备显著竞争优势,既能胜任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也可在药监、海关、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监管工作。

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突出产教融合特色,依托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构建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工程实训-产业实践四维培养链,着重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与技术创新思维。近年来,本专业考研、出国深造率最高达29.5%;相关专业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30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10余篇,多名学生考上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国际名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师资队伍围绕学位点建设和产业需求,积极引育高端人才,建设专业相融、学科交叉、梯队合理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0%,省级人才2人。

教研平台建有啤酒发酵车间”、“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工程与过程监测实验教学中心”等多个国内领先教研平台与绍兴会稽山酒业、聚光科技、浙江传化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生物医药行业学院。设立校外实践基地1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