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深化绿色转型,共谋科技赋能|2025废气生物净化与转化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

发布日期:2025-11-03    作者:周晔     来源: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点击: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积极响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对碳中和技术的创新需求,“2025废气生物净化与转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绿浙·博园生态环境监测与智能分析学术年会”于2025年11月1日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浙江树人学院、天津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联合主办,浙江树人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教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叶俊先生、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科财处处长韩立先生、浙江科技大学校长陈建孟教授、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教授、浙江树人学院党委书记王洪中先生、浙江树人学院副校长叶时平教授等出席会议。会议还汇聚了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250余位专家学者与技术精英,共襄这场学术盛会。

      会议聚焦气态污染物治理管控中的前沿,以“创新引领,协同治理,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聚焦六个议题:废气生物净化与转化、双碳实施路径与碳污协同管控、人工智能+大气污染源解析、能源转型与大气环境、环境功能材料开发、重点行业污染精准防控与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推进气态污染物生物净化与转化领域的技术突破、学科交叉与成果转化,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气态污染物治理从末端控制向资源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大咖云集,开幕盛典启新航

      11月1日上午,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浙江树人学院副校长、大会执行主席陈浚教授主持。浙江树人学院党委书记王洪中先生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废气生物净化与转化技术作为绿色、高效、低碳前沿方向的重要意义。他介绍了浙江树人学院在环境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及服务地方发展方面的成果,并期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我校应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深化合作,贡献“树人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教授,浙江科技大学校长陈建孟教授,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教授,香港科技大学Samir Kumar Khanal教授,天津大学王灿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应光国教授,白俄罗斯国立大学Dzmitry Hrynshpan教授等众多重量级嘉宾出席了开幕式。现场高朋满座,学术氛围浓厚。

      聚焦美丽中国,主旨报告擘画蓝图

      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由陈建孟教授与刘维屏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教授以《大气成分变化及环境健康效应》为题,系统阐述了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成分的演变脉络,结合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实践与全球健康挑战,通过高精度排放清单与多源模型,清晰勾勒出“科学认知-政策行动-健康影响-未来路径”的全景图,为协同推进碳中和与清洁空气战略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

      Bioresource Technology总主编、香港科技大学、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Samir Kumar Khanal教授作了题为《Advances in anaerobic digestion:potential for decarbonization》的报告。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大学张登松教授作了题为《气态污染物催化净化与资源化》的报告。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周宁一教授聚焦水环境中新污染物的挑战,以《新污染物二甲双胍的微生物降解》为题,为大家作了报告。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Dzmitry Hrynshpan教授压轴出场,报告了《New Zero Gas Waste Process for Viscose Fiber Production Without 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CS₂ and H₂S Emissions》。

      专题深入,分场研讨智慧激荡

      11月1日下午,大会设置的五个平行分会场同步开启,研讨深度与广度并举:

      分会场一“废气生物净化与转化”:聚焦微纳气泡耦合催化、短时生物膜法、三维电极、电生理技术、乳液体系、等离子体-生物过滤联合工艺等前沿技术,深入探讨了提升VOCs及恶臭气体处理效能与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实践。

      分会场二“生态环境监测与智能分析”:围绕人工智能在广域水质监测与预测中的应用、环境污染物健康效应、地下水采样质控、气溶胶与甲烷智能遥感、新污染物筛查鉴定等热点,展现了大数据与智能技术赋能环境精准监测的未来趋势,并举行《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报告(2024)》发布仪式与数智环境分析产业学院签约仪式。

      分会场三“环境功能材料开发、能源转型与大气环境”暨第五届中国-白俄罗斯双边学术论坛“环境功能材料研发及应用”:涵盖了可降解包装材料、双原子催化剂、VOCs低温催化氧化、NH₃-SCR催化剂、贵金属-过渡金属相互作用调控、光催化材料等多个方向,展示了新材料在减污降碳中的核心作用。

      分会场四“重点行业污染精准防控与减污降碳协同技术”:针对固废焚烧、制药、岩溶碳汇、养殖、化工等重点行业与领域,分享了多污染物协同控制、VOCs特征与治理、固碳微生物、过程强化等精准防控与协同降碳技术。

      分会场五“研究生专场”: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科研成果的舞台,报告内容新颖前沿,并设有特邀的学术写作指导环节和评审颁奖,激励了环境领域后备人才的成长。

      成果丰硕,聚力共创绿色未来

      本次会议内容涵盖开幕式、主旨报告、六大议题深度交流以及研究生专场研讨,组织有序,讨论热烈。会议紧密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战略,聚焦废气生物净化与转化、双碳实施路径与碳污协同管控、人工智能+大气污染源解析、能源转型与大气环境、环境功能材料开发、重点行业污染精准防控与减污降碳协同技术等核心议题,成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

      思想的碰撞激荡出创新的火花,深入的研讨凝聚了发展的共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生物技术、智能分析、新材料及绿色工艺的交叉融合,将是未来解决复杂环境问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梳理了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挑战,更促进了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注入了新的智慧与动能。

      征程再启,未来可期。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携手将本次会议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前行力量,共同为描绘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贡献科技力量。